问:弟子每天在家作早课,其中一个项目就是背诵经文《无量寿经》。这一个项目我有困惑,请指正。如果我要按自己的自然感应背诵经文内容,如涓涓流水一淌到底,很快很流畅,但是对经文的内容是一无所知,大大脑空空如也;如果是按心意识,一面背诵,一面思惟经文的内容,但是诵经的程度就不够流畅。所以弟子深感不安,有时候就把重要的几品用心意识再诵一遍。这样就是:第一遍,按自然感应;第二遍,就是思惟内容。这样一来,早课时间太长了。因为每天要拜几百拜的佛,还要念二万声佛号,所以时间就太长了。恳请指正:我应该怎样作?
大安法师答:看来你还修行比较认真,这是好现象。我们说作早晚课,一般讲这诵经,诵经不一定非得要去背它不可;你就比较熟,你也可以拿着经本似看非看的这么一路看下来。如果作为早晚课的内容,这时候诵经就是一个修行的项目了。你诵经的时候,就是以你的至诚恭敬心念清楚,听清楚。
你看这个文句,把它念出来;绵绵密密把它听进去。这时候不需要去思考它的意思。你在这样念的过程当中,因为你是至诚恭敬心,你才能跟经文的境界、义理、法义相应。这个佛经——尤其《无量寿经》,不是你逻辑思维所能了解的,一定是清净心对清净心的。
所以诵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理解的过程,叫作“读经千遍,其义自现”。这个文句的法义,在你读诵的文句当中自然而然的现前。这时候你是感悟,现量直觉的把握,“噢!原来是这个意思”。你千万不要说,一路琢磨这句话什么意思,那句话什么意思。不需要琢磨。
但万一你要了解这个经文的意思,可以在另外一段时间你就专门研究它。我研究《无量寿经》,我就琢磨:我就把历来的注经家对《无量寿经》这段经文怎么注解的,那段经文怎么注解的找来。你可以专门另外一个时间去研究它,把它分开。
你不要是:你诵经的时候,还要去“这一品我诵得快,那一品我慢慢诵,慢慢想”。那就不行了。所以一般来说,你就是非常流畅的把它读诵下来。读诵下来就有功德。你读诵了几百遍、几千遍,自然而然——你基本上——就有点感悟。然后再看祖师大德的著作,基本上你就拨云见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