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弟子文库

法施有无量的作用,财施只有有量的作用

净界法师  2025/04/26  繁体字  大字体  护眼色  听文章

法施有无量的作用,财施只有有量的作用

这当中有三个内容:一、财施。二、法施。三、无畏施。

财施就是用财物来布施,使令众生在物质上不缺乏。第二是法施,就是说法,使令众生能够明白道理。第三是无畏施。无畏施就是施给他无畏。这个众生他内心当中有恐怖畏惧,你能够适时的安慰他,鼓励他,来消灭他的畏惧心,使令他变成无畏,叫做无畏施。

布施当中有两个功德,第一个生善,我们能广结善缘。在未来的生命当中,能够积集很多的善缘。

第二个在未来的生命当中有资财,我们总是能够在人天里面得到可乐的果报。这个是约生善;

第二个破恶。度悭贪,就是能够破除,能够对治我们内心的悭,悭就是吝惜不舍,已经有的东西你不愿意舍。贪你没有的东西,你贪求无厌,就是悭贪。这个是布施的内容,跟它所引生的功德。

龙树菩萨在《智度论》里面讲布施度。他讲完以后强调一个观念说,在家居士偏重在财施,出家菩萨偏重在法施。财施跟法施的差别,龙树菩萨提出两个主要的差别。第一个是有漏跟无漏的差别。说财施给众生,他能够得到一时的安乐,但是不能消灭他的烦恼,不可以。那么法施,你用佛法开导他,使他能够心开意解,得到安乐。而这样的安乐能够对治烦恼,是无漏,它对烦恼有对治的力量。所以财施、法施,有漏跟无漏的差别。

其次有有量跟无量的差别。说今天他没有饭吃,你给他一碗饭。他生病了,你带他去看医生。这也是对,也是好。但是这样一种对他的安乐,是有量的。就是你只能暂时的解决他一时的安乐。那么法施,你让他明白道理,明白业果的道理,让他主动地去断恶修善,给他一个正确的人生观,你对他的影响力是生生世世的。

换句话说,你给他这样的一个善根,在他未来生命当中,他心中就生起了一个光明。他经常就会去创造善业,或者趋向可乐的果报。就是说他的生命有决定性的影响力,有决定性的,那个影响是无量的影响。财物的布施,并没有说是决定的影响力,只是暂时地解决他一时的痛苦。但是他内心因为没有智慧,还会创造罪业,还会有痛苦,那就没办法解决。所以法施有无量的作用,财施只有有量的作用。就是有这样的差别。

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
净界法师文章列表

给予不是放弃和牺牲

什么是给予?对佛学深有造诣的西方分析心理学大家弗洛...

为什么很努力却挣钱不多

佛法中讲:财布施得福报,有福报才有财富。我们要明白...

随缘度化、无我、法布施

信佛,种福田了生死,这叫自了。三宝弟子,信佛,不仅...

每天我们可能都跟佛陀擦肩而过

我很喜欢提一个故事,一个我们在印度朝圣的时候所发生...

若布施者反感,义工是否造业

问: 对于一些公众,被一些义工半推半就去给慈善团体...

佛陀的话具足哪五种功德

只要是这句话从佛陀口中说出来,就具足五种功德: 第一...

为善不欲人知,布施不求回报

有僧人问石霜庆诸:「如何是和尚本份事?」石霜答:「...

有楞严咒就拥有一切

楞严经云:十方所有的佛就是持着楞严咒而成佛,可以看...

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

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三十三天...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...

最上乘论

凡趣圣道悟解真宗。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。一切行无由...

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

世尊我一心  归命尽十方  无碍光如来  愿生安乐...

但愿自己平等待人,不求他人平等待己

佛教讲究平等心,要求我们要以平等心待人。但是,我们...

学禅的人,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

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,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...

你不是来哭的,你是来念佛的

我们看受阴的魔境。就这个人,彼善男子,当于此中得大...

精进念佛--最殊胜的报恩方法

佛在楞严会上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这么说;过去佛...

【佛教词典】五位百法

诸法的分类之一。俱舍宗立五位七十五法之说,而唯识(...

【佛教词典】亚岁

即冬至。乃谓次于新年之意。初于魏晋之际,由该日起,...

五停心观对治五种烦恼

五停心观指不净观、慈悲观、缘起观、念佛观、数息观等...

远离外道损减智慧的邪业

合和汤药,占相吉凶,仰观星宿,推步盈虚,历数算计,...

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

在达摩祖师《观心论》这部书里面(这个论,相传是达摩...

系缘净土之境,往生安养之国

我们念这句佛号念得非常亲切,因为这是我自性本具的佛...

什么样的修行人才能住山

天气冷了,古代的那些老修行,住在深山里边,可能比这...

把位置放低

有一个青年人,他对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衡一直在折...

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再来修行呢

问: 法师您好,我是被家人拖到群里来学《文钞》的。我...

用什么眼光来看人呢

你和人相处,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人呢? 有的人用怀疑的...

黄泉路上无老少,孤坟多埋少年魂

普劝修持第四篇:观苦、空、无常,修净土。就是要常常...

祖师禅的手眼

出家人有这样一句话,叫久住有缘,久坐有禅,说一个人...

佛弟子可以出于礼节而合掌礼拜外道吗

问: 遇到道教的塑像、儒家的大德、道教的先辈时,如果...

慈悲的复仇

禅海从前是一位武士的儿子,一次到江户游玩,做了一位...